[性格]
昨晚帶大哥參加康文署的2017社區文化大使「望子成龍」親子話劇工作坊,這是一次難得的反思和體驗機會。
猶記得其中一個活動,導師讓我們站在一條時間線上,一邊是代表24小時,一邊是5分鐘。他問我們:你認為一個乖巧的學生應該用多少時間來溫習功課?你(家長)回想當初自己做學生時又用多少時間來溫習功課?
大部分家長都是認為需時適中(約一兩小時),卻當年又用不多的時間於溫習上(他們的孩子多是小學生了)。只有我最誇張、最與別不同:我認為孩子每天只需用十五至三十分鐘來溫習功課,卻當年用不下於兩三小時來溫習功課。導師好奇問我原因,我開玩笑說:我是自發性溫習,無人迫我,因為我笨嘛!唯有將勤補拙囉!
大家笑一笑帶過去,只有我內心明白這是什麼的一回事。我真心認為孩子不用花太多時間來做無意義的溫習(說真的,有些功課真的沒意義,老師只是為畀而畀),但當年的我可是為了一股骨氣而努力,可能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,即使我是女兒身,讓重男輕女的老人家知道我都可以「光耀門楣」,所以我今日有這種學歷和專業,也許就是當初的一點倔強和逞強使然。但這種性格也令我在與人相處上受到很多傷害和挫折,所以任何性格和處事態度都是一體兩面,有好有壞。
今日,我看著自己的孩子,我和爸爸有時都笑言他某某特質可不是似曾相識嗎?孩子像是一面鏡子,照出父母以前的原來,所以見到他似以前自己的不好,就想做什麼改變孩子,以免「重蹈覆轍」。但我們忘了有些特質始終是屬於孩子自己的。
大哥的個性像藝術家,想表現美好,卻又怕失敗丟臉,所以經常拒絕嘗試(尤其是他沒信心的事)。我以前常憂心他這種性格在學習上「絕對」是注定吃虧,所以我常給他開導,希望他改掉藝術家的壞脾氣,也想他多作嘗試不要怕失敗。但這些開導似乎是好心做壞事,沒尊重到他的本質。藝術家就是想表現完美,所以未儲足勇氣和信心前,當然卻步。昨晚我雖有鼓勵他嘗試,但他初時仍很抗拒。我後來就隨他了,我倒想自個兒投入活動,所以忽略他,卻想不到在我撇下他一段時間後,他突然勇敢地跑出去參與演出,學習扮主角的動態和對白,我有些愕然,又有些感動,當下讓我醒覺到一點:凡事一體兩面,他這種性格似乎是容易吃虧,但只要他肯嘗試肯突破的話,成果也難以預料。
他的性格怎麼樣發展,最後讓他賺得還是吃虧,做父母是管不了、阻不了。順其自然,媽媽提醒後他還是這樣,我也完成了責任,餘下的相信祂會接手陶造🍀